查看原文
其他

无代码时代下,程序员不够用了!

伍杏玲 CSDN 2020-12-18

从左到右:韦青、刘卓(主持人)、蒋涛

扫描上方二维码直达精彩回顾
整理 | 伍杏玲
出品 | CSDN(ID:CSDNnews)

在国外,无代码平台发展得如火如荼,但在国内,无代码平台尚不够普及应用。不仅如此,很多程序员对无代码/低代码存在一定的抵触,认为 TA 仅能完成简单的需求,没有太大的作用。

每当我们讨论随着“无代码时代来临,开发者该何去何从”问题时,大家的关注点在“还会有程序员的,毕竟无代码的平台是程序员敲出来”,而忽略对无代码/低代码整体趋势的洞察与了解。

低代码/无代码平台的真正使用者是谁?正在程序员担忧自己的饭碗之际,微软(中国) 首席技术官韦青表示,无代码时代来临,不是不需要程序员,而是程序员根本不够用了!

6 月 30 日,由 CSDN、微软联合重磅打造,致力于用「用技术驱动商业变革」的《刷新 CTO》第四期,本期邀请 CSDN 创始人&董事长、极客帮创投创始合伙人蒋涛,微软(中国) 首席技术官韦青,奔步科技 CTO Rajesh Rao,奔步科技销售总监陈益民,共同对话无代码发展趋势,无代码将会给开发者带来的影响,探讨未来软件开发模式。
立即点击视频观看精彩瞬间:(小预告~文末有福利赠送


重点速览

  • 以前是“人人都是产品经理”,现在人人是“开发者”,这个“开发者”是打双引号。
  • 不存在“有了低代码后,没有程序员写代码”。恰恰相反,仍需要大量的专业人员编写后台代码,来让更多人用低代码/无代码的方式将工作自动化。
  • 如今存在数字化鸿沟,数字化工具越来越完善和强大,职场人士把它发挥到极限的程度有多少?微乎其微。
  • 企业从可持续性、灵活性、运维和合规、合作伙伴生态来评估一款低代码平台。
  • 不要把会使用低代码和无代码开发的人当作一个程序员,办公人员得像会用 Excel、PPT、Word 一样使用低代码平台,仅是更高效地将自己的工作自动化。
  • “低代码”“无代码”这两个说法,不是站在专业程序员的视角,而是站在没有编程经历的人员来称呼的。
  • 一切技术的演进是由于问题和需求驱动,技术本身不管优秀或者不优秀都没有任何意义,它是赋能某种能力,让企业的业务更加高效、成本更低、满意度更高、质量更好,这是技术的终极目标。
  • 未来程序员数量会大幅度增长,人工智能不会减少程序员的工作,而是会扩大程序员的工作。所谓的“人工智能”是越多的人工,才能产生越多的智能。


对话实录

无代码技术演进

蒋涛:从技术演进的周期来看,在 PC 时代,出现如今还很厉害的无代码编程——Excel。前两天我司财务总监 Excel 的宏功能做了一份公司的财务分析报告,详细操作表里每个选项代表部门的成本、收入、加项、分项等,我们看呆了,这比程序员做得程序还好。
在每一代技术变革时,有低代码编程来扩充它的应用。办公人员使用 Office ,这里头的低代码编程是 VBA 。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,便需要扩充 App。低代码平台可帮助完成 80% App 功能开发,让开发者专注剩下的 20% 业务逻辑。
每一代的技术演进背后都有低代码编程,每一代低代码编程技术的变革带来开发者数量级的扩充:
如今我们来到万物互联时代,也是全民开发时代,大家要学会过去的编程技术吗?不是的。这时候低代码技术应运而生,TA涉及的技术范围更大,覆盖的人群更广。
韦  青:我刚加入微软时,每年有一份全球业务的财务报表,20 年前的一个 Excel 财务报表有将近 100M,表里是由宏和 VBA 制作的,里头满满的数据。
很多人没想到,办公人员在用 Excel、Word、PPT 时,本身就在“编程”。例如Word,它将你敲的字通过排版变成一篇文章;PPT 可通过你的“编程”、设计后,才有了各种各样的效果和传播能力……这些是属于编程的范畴。开发者用汇编、C、Python等编程语言写程序,让电脑做什么、需要什么编译,这些过程较复杂,这些是程序员的活。但如果以上述的“编程思维”来看,更精确的讲是“人让机器做事”的思维,是存在已久的。

低代码真正的用户

右:韦青
韦  青:低代码不是新技术,为什么现在又火起来?背后的原因是数据先于逻辑而产生。万物互联时代下,每天产生的数据非常多,数据会产生“数据内涵”,谁最懂内涵?业务人员是最懂业务的,程序员不懂业务,可能有少数懂业务的程序员。业务人员最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事,不断产生数据,没有足够的程序员去细致地帮助办公人员开发这么多的软件。大家发现不能再等了,这么多数据,我要产生数据内涵。
有一篇文章总结得很好,它将这几十年人类自动化史总结为从“记录的系统”到“交互的系统”,再到现在的“系统智能”。“系统智能”后将产生很多数据,和人与人之间的交互,这些由智能驱动,由机器帮助。
光靠现有的开发人员已无法满足这些开发需求,所以人人都需要开发一些应用,但每个人拥有的编程能力不能像专业程序员一样,于是采用低代码的方式来开发。
不存在“有了低代码后,就没有程序员写代码”。恰恰相反,我们需要大量的专业人员编写后台代码,才能让更多人用低代码/无代码的方式将工作自动化。
蒋  涛:以前我们是这样分工的:业务人员定义需求,产品经理将其翻译为需求,再由技术人员开发。如今产品经理和技术人员合体,产品经理和业务人员合体。有句话是“人人都是产品经理”,你是产品经理,需要有编程的思维、逻辑。既然你做到这一步,为什么不能写代码呢?于是低代码编程应运而生。
这是一个自然演进的过程。过去在 Office 时代,财务人员不会写代码,但他知道如何将财务数据展示,不仅是 Excel 基础表的形态。财务人员不是真的去编程,如果编写一个财务系统的话,是很麻烦的。我们进入到人人会“编程”的阶段,只不过“编程”二字打上双引号。
韦  青:我觉得这个双引号特别重要,编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,大家普遍认为编程是“程序员写代码”,这叫“程序语言”,它是先有逻辑,先编程,再产生功能。
像刚才蒋总说的,以 VBA 为例,Excel 里有 VBA,大家可能想 VBA 要编程,实际上不是的。VBA 最原始的用途是把 VBA 窗口打开,用户点击屏幕上的动作,程序把动作给到 VBA,然后自动地把程序给写好,有点类似 RPA。
如果从这个角度去理解的话,今天的话题“无代码/低代码到底是不是伪命题”,我认为不存在了,本来是这个社会行业自动化能力不断提高、数据能力不断提高而产生的。以前是“人人都是产品经理”,现在人人是“开发者”,但这个“开发者”是带双引号的。


企业数字化转型,低代码的重要性

Rajesh Rao

我们看到,在很多传统企业做数字化转型的时候,很重视低代码/无代码开发,为什么会有这样呢?

Rajesh Rao:我们在帮助企业做数字化转型时,采用传统模式方式和Power Platform方式,在对比后发现,通过低代码平台让业务人员参与到应用开发后,能加快项目落地。
低代码平台可从以下三方面来帮助企业:
1、业务人员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,减低对IT的依赖;
2、快速试错、快速创新;
3、低代码平台 Power Platform 提供大量应用,用户不必了解底层原理,将更加专注业务创新。
低代码平台最有价值的地方是帮助企业从传统的IT开发模式转变为全民开发模式,让业务人员可以像使用Excel、PPT一样轻松开发应用程序,解锁更多商业潜能,从而提高投资回报率。
陈益民
陈益民:一开始在内部推广低代码平台 Power Platform 时,我们观察到传统的开发人员看不起低代码平台,或者担心自己的工作会失掉,他们认为低代码平台未来会被演变掉,其技术会越来越旧。但其实不会出现这样的现象。
从公司业务的角度来看,我们永远面对同一个问题——项目的交付能力,时间、成本和质量这三者是永远绕不开的参数。在这个快节奏的数字化时代,客户迫切需要项目更快落地,业务的高性能、高可用、高安全。利用 Power Platform,我们能高效地完成项目交付,提高项目组成绩。让更资深开发人员省去大量重复性底层代码的实现,更多精力放在从整体架构、安全、高可用的维度上,考虑需求的实现,这样对于他们来说将更有满足感。

企业该如何选择低代码平台?

蒋涛

蒋  涛:国外工具相对较多,国内真正做到较完整的低代码平台很少。现在有一些是“办公系统”,或者叫“协同工具”,提供了一些去定义流程的工具,它不能成为“RPA”,所以它就会把自己归到RPA和低代码编程。
把 Power Platform 引进来后,我相信依靠微软的实力和根据韦青总分享的数据,很多大企业都在使用,发展前景较大。
在国内,今年是低代码的元年。虽然国内出现低代码很多年,可真正做低代码编程,让业务人员去实现编程是较少的企业。例如刚才说的财务总监这类人不会超过 10%,大部分人仅使用 Excel 基础的能力。
我们要有普及的过程,例如 CSDN 可以开课给大家展示介绍,让更多人了解和使用,现在是教育市场的过程。
韦  青:如今存在数字化鸿沟,数字化工具越来越完善和强大,但职场人士把它发挥到极限的程度有多少?实则微乎其微。
对于“Z时代”这批2000年后出生的孩子们,他们马上就要进入职场或刚进入职场,他们对数字化工具非常敏感,等这批年轻人成为职场的主力后,他们对于数字化工具使用的层次和深度,将达到新高潮。
这中间还需要大量的培训,像 CSDN 课程服务需求量将越来越大,从而让用户真正专业化。
低代码开发平台可以做很多事,但如何做到位?一是工具的问题,二是后台IT人员的管理和对公司流程抽象能力的问题,三是员工本身的素质问题。
Rajesh Rao:企业从可持续性、灵活性、运维和合规、合作伙伴生态来评估一款低代码平台。我对企业的建议是:鼓励公民开发模式,助力IT部门加快数字化转型,提高ROI;企业需要从战略角度评估平台/工具,考虑总体目标及如何管理和治理。
陈益民:我补充下Rajesh Rao,是从运维上,低代码平台是全民开发的应用,意味着应用很可能会有野蛮生长的情况,当企业有上百甚至上千个大大小小应用时,如何运维和保证数据的安全性、合规性就变得非常重要,Power Platform 能帮助企业的IT人员来解决这个问题,并对应用提供管理标准化和审计。
从合作伙伴生态来看,微软作为全球范围内的科技巨头,和全世界70多万家合作伙伴一起合作,一款低代码平台除了技术整合能力外,更重要的是解决方案。作为企业,并不希望自己投入的平台只有少数专家和人员使用,或者没有成熟解决方案吧?

97% 世界 500 强都在用的低代码平台

据统计,97% 世界五百强在使用 Power Platform ,其中 84% 500 强企业在使用 Power Apps。微软全球的 8 万员工在 Web 或移动设备上,在使用 Power Apps 创建应用程序。

韦  青:微软本身是一家软件公司,拥有宇宙第一开发工具 Visual Studio,微软了解程序员痛点,微软员工存在基本诉求。如今很多微软人使用Power Platform,但微软的程序员一个都没少,不单没少,还不够用。

我认同蒋总说的关于人人都会“编程”,打双引号的说法。不要把会用低代码和无代码开发当作是一个程序员,一位现代化办公人员就得像会用Excel、PPT、Word 一样使用低代码平台,仅是更高效地将自己的工作自动化。

掌握低代码开发的能力是以后办公人员必须会的事,在掌握 Excel、PPT 后就应该掌握这种能力,它不叫“编程”。

扫码了解更多Power Platform详情

在 Power Platform 里,有数据可视化分析 Power BI、无需编写代码就能轻松创建网页和移动应用的 Power Apps、用于实现业务流程和机器人流程自动化的 Power Automate,以及使用低代码创建聊天机器人的 Power Virtual Agents。Power BI 解决的是数字化展现,Power Apps解决的是Web和APP UI,Power Automate 展示的 API 和 RPA,Power Virtual Agents 是使用自然语言技术来构建应用。

6 月 1 日,Power Platform 正式在中国市场商用。

如何用低代码平台来开发一款软件呢?

陈益民分享奔步科技使用 Power Platform 研发的奔步现场检查解决方案:当IoT 设备产生报警时,这个系统会通知值班人员,值班人员核实报警后,填写故障等级和描述等基本信息后,发送给主管审核,然后创建工单,发送邮件,方便查这些工单信息,利于调度现场维修人员进行调查。

扫码查看Demo演示

维修人员可在手机上接收信息,可与 IoT 传来的信息做信息互通,现场人员扫描设备二维码、设备技术文档等了解情况,并上传录音。主管可查看到状态、进度、审核工单。利用 PowerBI,让管理人快速了解设备任务报告,可以查看数据信息、导入导出等步骤。

陈益民:这个解决方案仅花费两个开发人员三周的时间完成,如果采用传统开发流程的话,可能需要6个月以上的时间才完成。

韦  青:低代码开发是过去几十年IT发展的结晶,这背后得有一批人做无名英雄,做很多预先准备工作。例如推多米诺骨牌的那一下很过瘾,那谁去排列多米诺骨牌呢?得有人去排。

低代码平台和 TA 类似,IT 人员是背后的无名英雄,他们把公司原有的流程和数据打包好,要么变成规整的数据表现格式,要么把公司内部流程变成 API 来调用,这样就能实现刚才陈益民分享的解决方案。

刚开始在推广低代码/无代码时,很多程序员有抵抗情绪:一类人想会不会导致自己失业?一类认为“不可能低代码”。

我觉得大家可能有些理解偏了,“低代码”“无代码”这两个说法,不是站在专业程序员的视角,而是站在没有编程经历的人员来称呼的。但是他有业务逻辑,想用比写文档交给程序员开发更直接的方式,来提高效率。公司各个部门的人能减轻程序员开发的压力,双方得到互补。

有些人认为“是不是程序员不需要了”?不是的,而是程序员根本不够用了!


无代码开发可代替小企业系统搭建吗?

蒋涛:对于小企业来说,需核算效率和成本。小企业可能雇不到特别优秀的程序员,但小企业拥有业务系统,所以低代码编程对小企业较适合。低代码平台成本可根据企业规模有不同的范围,让它既能适应小企业,也能适应大企业,小企业有小企业的成本和效率,大企业需要低代码编程来降低需求翻译成技术中间的损耗,技术部门没有时间来处理这种需求。
大小公司都一样,核心业务让技术人员来做,但业务发生变化时,需要低代码来完成这些动态改变。
韦  青一切技术的演进是由于问题和需求驱动的,技术本身不管优秀或者不优秀都没有任何意义,它是赋能某种能力,让企业的业务更加高效、成本更低、满意度更高、质量更好,这是技术的终极目标。
在选择低代码平台前,我们需评估企业的成熟度,不管是数字化成熟度、IT成熟度,还是人员成熟度。由于公司为了获得更高的竞争能力,需要有更强的数字化能力;更强的数字化能力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它要数字化,而是要成本更低、效率更高。等明确这个目标后,如低代码确实可以提高效率,但企业也拥有一定的能力来搭建,例如后台 IT 搭建和员工培训。

未来程序应用开发


蒋  涛:这几年 CSDN 在开人工智能大会时,均有用户问,人工智能会不会先把自己“杀死”?程序员会不会失业?
我认为目前人工智能编程结合较好的是代码自动补全,相当于你打输入法时,它能预测出来你打的字。90% 的代码不是程序员自己写的,而是拼出来。如今在GitHub上有海量的源代码,很多团队都在研究如何做“自动代码补全”,不是“自动化编程”。程序员敲三四个键后,可预测出原来要敲 100 个键才能敲出来的代码。目前我了解国内好几家创业公司在做这样的产品,这是我们可以看到的价值之一。
我还投资有做产品原型设计的企业,曾经我们还讨论过,原型设计后能不能通过代码自动生成?这个可能会是以后有所突破的方向。至于其他方面,我认为还是很难取代程序员大脑的工作,或者把业务需求真正翻译成代码。由原型翻译成代码已是很大的进步,如果再把原型设计和需求定义连接在一起,真的很难。
未来程序员数量会大幅度增长,人工智能不会减少程序员的工作,而是会扩大程序员的工作。所谓的“人工智能”是越多的人工,才能产生越多的智能。
韦  青:技术的发展有规律,如果把它抽象成一个概念,就是人和机器的关系。最早的编程是人告诉机器该做什么,机器完全是被动的,现在机器在一定程度上能帮机器了。而机器跟人的关系是,机器慢慢地把人的一些重复性、简单的工作给代替掉。
在可预见的将来,程序员的需求量是非常大,但有志于当专业程序员的人,需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,因为简单的工作、容易的工作已经被干掉了。

给程序员的建议


蒋  涛:未来将会在5到10年内发生变化,开发者可以从两个方向来思考:一是开发者变成研发工具的人,这需要开发者往底层和系统层钻研。现在研发工具的人不多,我认为未来要像微软的生态伙伴一样,再造出一些工具来赋能别人。这样的公司将是小而美。
二是往业务层走,未来业务人员均会编程,反过来说,编程人员会业务是不是能取代掉现在的业务人员?未来会编程是一个优势,增加员工岗位的可变性。你掌握这个武器比不会编程的人要强。
当下,你会发现这个技能或者编程语言不能适应未来的竞争力,这是大家要关注的,你现在掌握的你认为是竞争力的技术,可能在未来 5 年、10 年就不再是竞争力,这不是人工智能取代的,而是编程模式发生变化。
我们需迎接变化,未来不管是国际形势,还是技术趋势都将发生转折,希望大家积极拥抱变化。
Rajesh Rao:一是建议开发者拥抱低代码开发平台,掌握至少一款低代码平台开发能力;二是通过低代码开发平台,实现合理分工,专业开发人员可以专注于整体架构,搭建通用模块、连接器、AI/ML等组件。
陈益民:对于开发人员,可制定一些管理的基准,让全民开发者的业务人员在统一安全环境下构建更多实际的应用,同时也为IT团队省了很多后续管理安全保障的时间。
韦青:大家不要拘泥于“现在看到什么,未来一定是什么”。你懂业务,又懂怎么让机器更好地帮助你,那么你的竞争力肯定高。在这样情况下,开发者就得往下走,可以提高自己在系统层、底层、造工具的能力。如果你站中间,两边不靠的话,可能看起来很美,但核心竞争力哪边都不足够。
开发者先要拥抱变化,以后的开发范式在迅速的变化,如今是 Web App,以后开应用发如果不是跟 Web 相连的,可能没有什么必要。
随着低代码/无代码的出现,会把很多功能变成一个模组。我认为把低代码/无代码变成“as a service”。
专业的编程人员也要改变思维,因为除了像原来完成的端到端应用外,可能要考虑到很多功能是被别人所调用的。对于不是学开发出身,又想提高自己工作效率的人,需开放思维。最后强调一点,我不太赞同大家把低代码/无代码平台当做编程工具,而是将它当做一种更深入地使用 Excel、PPT、Word 方法。
还想了解更多微软技术?福利到啦!
每月都有!每月第三周,周三周四19:00-22:00,微软 Azure在线技术公开课约定你!还等什么?

扫描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,免费报名学习吧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